时间:2022-12-14 19:23:22 | 浏览:1116
医学专家陈可冀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大家,也是我国中医界的泰山北斗。他是我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性传承人。受到了国内外医学同行的广泛赞誉。
但是他最令人羡慕的并不是这一点,而是他的健康长寿。出生于1930年的陈可冀,今年已经93岁了。在很多人看来,能活到九十多岁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但是陈可冀院士不仅寿命长,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身体也一直相当硬朗,很少吃药和生病。身边的学生和同事,都对他的养生秘诀相当好奇。都向其讨教起养生的秘诀。
而陈老谈到养生经验,认为这是一件顺手而为的小事情,每个人都能有健康长寿的晚年。本文选取他分享的养生秘诀中的其中四条,与各位分享。
“国学大师”陈可冀的长寿秘诀,就在这四句话里
1、淡然面对生死,不要过分执着于寿命
生老病死乃是自然之里,看得开才能寿命更长。但是如今很多老人都过于在乎自己的岁数,过了60岁以后,生怕自己少活一年。身体出现一点小毛病,就惶惶不可终日,四处寻医问药。这样对健康不仅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加重心理上的负担。身体又怎么会好呢?
2、维持和谐的家庭关系
如今很多老人,在养生上面花费很多心思,但是却往往忽视了身边的亲人。要知道一点,你的家人才是陪伴你时间最长的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家庭关系,是不可能会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的。
陈老认为: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好的夫妻关系是精神的“营养剂”,如果能够互相包容相互之间的缺点和不足,那夫妻之间自然会少了很多摩擦。生活过的也就更加滋润。每天回家之后,心情都是比较愉悦的,健康长寿自然水到渠成。
3、不要以瘦为美,老人也要敢吃肉
现在的养生观念中,有一个错误的认知,那就是人在老了以后,就只能吃素。特别是健康意识越强的老人,越容易陷入这种误区。在潜意识中将肉当做不好的食物,从而下意识的排斥它。
陈可冀认为,老了以后多吃素是正确的,但是凡事有度。如果仅近只吃素,完全放弃吃肉,那必然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没有肉的营养补充,身体哪来的营养和能量呢?健康自然也就如无根之草,风一吹就会倒下。
4、常听音乐和戏曲
如今很多老人,都存在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的问题。晚上入睡难,白天醒的早,甚至一个晚上有时候会惊醒四五次。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陈老在70岁以后,也存在这些问题。但是后来他发现,如果在睡觉之前听一些自己喜欢的戏曲和音乐,睡眠质量就会大为改善。后来他退休以后,还会经常在家中听一些中国的传统乐器,这让他在陶冶身心的同时,也改善了晚上的睡眠质量。睡得好,自然身体棒!
如果将这些养生秘诀,每一个都单拎出来,想必有不少读者都能够做到。但是能够全部做到的人,想必就很少了。甚至有不少人,并不具备这样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没有关系,哪怕只能够做到其中的一两条,长期坚持下去,相信身体健康也会获得改善。能够获得更长的寿命。
但是也有部分老人,不仅仅不能够遵守这些养生的好建议。反而喜欢做一些有害身体的事情,这些行为或许你也有过。对照看看!
60岁后,老人常做的两件“伤身”行为,对照看看
第一、退休了也闲不下来
60岁的老人,大多数都已经退休,开始安享晚年了。但是长时间的休息,总是让他们感到烦闷不安,于是便换着花样的折腾自己。不仅要把家中内外的家务活一手包办,甚至连孙子都要自己亲手带。
这样的勤劳品质,固然值得感动。但是这也是导致寿命缩短的行为之一,老人身体体力本就下滑,这些看似轻松的小事,一件件累积起来也是不小的负担。经常操劳过度的老人,怎么会有健康的身体呢?如果实在觉得无聊,不如培养一点兴趣爱好,比如说钓鱼、打麻将等,儿孙自有儿孙福,还是少劳累点吧!
第二、过度迷信各种保健商品
保健品从一个普通的商品,沦落到现在人人喊打。不仅仅是因为商家的虚假宣传,老人的盲目迷信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人在年纪大了以后,身体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毛病。这些小毛病的出现是很正常的,但是却让部分老人焦急不安。在正规医院得不到救治的良方,就去寻找民间的各种“名医”。往往寻到的并不是救命仙丹,反而是虚假的保健品商家。
这些保健品不仅会坑害老人的钱财,部分对身体还有一些副作用。吃多了以后,反而会损伤我们的身体,造成疾病丛生。想要健康长寿的晚年,保健品是老人要学会的第一堂课。
其实养生也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如果能够抓住重点,再搭配健康的生活习惯,长命百岁不是梦!
养生长寿并不难,关键要从“心”做起
根据我国《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地区心血管疾病占到了死因的45.01%,而城市地区心血管病死亡因素,占到了死亡总病因的42.51%.我们即使以死亡比例较低的城市地区为标准,每年五个死亡的人中,就有两例是死于心血管疾病。所以想要抓住老年健康,就要从心抓起。
不仅平时要多关注自己的血压数值,也要每年定期参加一次体检,检查心脏和大脑血管是否存在动脉斑块。如果发现的话,要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及时将其消除。
根据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死于脑卒中的人数大约为1300万人,死于冠心病的有1100万人,死于各类心脏病的更是有上千万之多。由此可见“心”对于老人健康的重要性。年过60以后,养生要从“心”抓起,用心做好!
中科学院士陈可冀的养生经验,每一件看起来都不难,但是难的是能够持之以恶,不要有松懈之心。如果能够全部做到,相信你也会和陈老一样,拥有健康长寿的晚年。但是如果只能做到一两条,那也很不错了!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不过可惜的是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一本《周易》。《易经》其内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辩证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
曾仕强:整部《易经》,实际上,它只是讲了“3个字”而已。记住这3个字,你的一生不会犯大的过错,不会走过多的弯路,不会一事无成,不会抱憾终生。第一个字是:上。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一生都不要忘记,要不停地求上进。这个上进,就是往人生前进的方
中国互联网上最火的流浪汉是谁?毫无疑问是二十一世纪一零年代的“犀利哥”。破旧的大衣和坚毅不羁的面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这个用绳子作腰带的男人一度火爆中国互联网,网友们还给他起了一个外号:“犀利哥”。流浪汉这个身份,从生活水平上他们是处于社会
他是国学大师,成绩比鲁迅还好,对感情更是忠贞,19岁丧妻终身不娶说起文学,相信每个朋友都有读过鲁迅先生的大作,作为文学家的鲁迅,一直是人们敬仰的文学大家。然而在鲁迅先生曾经参加过的一次县试中,排名37,竟被比自己小两岁的孩子甩出几条街,这个
1925年9月9日,清华学校举行新学年开学典礼。这一年,对“清华”而言是至为关键的一年。因为“清华”正经历着从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向一所真正大学的过渡。在这个方兴未艾的过渡期,清华出现了一个既不属于留美预备班,也不属于大学部的学术机构——清华国
一个有安全感的人,就像一颗悬挂天空的恒星,会自动持续发出温煦的光芒,既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国学大师、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季羡林先生就像这颗恒星,用一生求学的精神,成就不凡的科研成果;用读书,照亮不安的世界。由季老生前亲自指定的弟子,社科院原研究
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名人雅士的私生活,热衷于谈论他们的情感八卦,对他们来说名人的成就是如此的高深莫测,他们在专业领域上的建树已经难以为普通人所理解。因此,普通人要想在精神上“接近”名人雅士,就必定会从普遍人性中的“情欲”开始,通过议论名人的个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启功是雍正帝的九世孙,本姓爱新觉罗,其远祖弘昼为乾隆皇帝之弟。始祖弘昼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儿子,排行第五,封“和亲王”。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
谁是当今中国「十大国学大师」?15年前,由中国最高学府和知名网站发起了关于谁是你心目中国学大师的评选。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鲁迅、蔡元培、胡适、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钱锺书入围。这一评选曾在当年引发广泛争议,很多人认为鲁迅、郭沫若算得上
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曾经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夜狼认为这句话和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异曲同工。一所名校能称之为名校,那是因为曾经有名人在此留下足迹和辉煌。也同时留下故事。清华从一所“清末新东方”